2022年,在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之際,同時也是無錫高新區成立30周年之際,無錫(國家)軟件園迎來了20歲“生日”,為了慶祝這特別的時刻,上期內容,我們聆聽了斯潤天朗(無錫)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志杰對于車聯網行業的相關技術解讀,吸引了眾多小伙伴的關注,表示還沒“過癮”,紛紛“催更”更多關于車聯網的內容。今天,我們就特別邀請物聯網資深專家——江蘇集萃深度感知技術研究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明明,和我們接著來聊聊,物聯網與車聯網的那些事兒!

王明明,江蘇集萃深度感知技術研究所有限公司總經理,中科院微電子所博士、東南大學博士生校外導師、西交利物浦大學產業導師,負責和參與的省部級科研項目20余項、累計發表論文30余篇,累計申請各類專利超過40件;2020年被評為無錫國家高新區“飛鳳人才計劃”科技領軍人才創業頂尖人才團隊;江蘇省軍民融合領軍專家,無錫市發改委產業項目專家等。
問:為什么會選擇入駐無錫高新區?
答:企業在選擇創業環境的時候,資金是一個很大的考慮因素。一方面是地方政府的財稅政策支持,換句話說,就是政府能幫企業在生產運營或者產品研發過程中省錢;另一方面,是地方政府能給予哪些“隱藏支持”,比如配套設施、服務等。

公司2019年成立,由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、無錫高新區和團隊三方共建,我們一共有兩塊牌子,一塊是公司的,另一塊是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深度感知技術研究所,定位上來說,我們是一家“混合所有制+團隊控股”的新型研發機構,專注于物聯網技術、智能設備和智慧城市行業解決方案。

問:iPark園區給予企業哪些幫助?
答:
車聯網是我們很重要的一個業務應用領域,我覺得咱們軟件園的車聯網企業蠻多的,“路、管、端、云”產業鏈條上都有一些企業,比如斯潤天朗是做云端平臺的、我們集萃感知是做智慧路側感知的,相當于產業鏈的每個環節都有這樣的一個企業,溝通合作起來比較方便。這應該是我們之所以選擇落戶軟件園的最重要的一個原因。

問:企業主營業務有哪些?
答:我們公司的主營業務有三個方面:智慧交通路側感知、高端電量傳感和智慧照明。我們把公司定義為面向智慧城市的物聯網技術、產品和解決方案提供商,目前我們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在無錫和全國多個城市規模應用。

(智慧交通路測感知設備:雷視一體機)
在跟高校合作產學研轉化方面,我們也一直努力與各知名高校合作,希望為無錫乃至江蘇的產學研融合示范引航。目前,我們已經與西交利物浦大學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、南京理工大學等高校建立合作關系,共同開展圍繞智慧城市建設的產學研落地課題研究,并已累計招收碩士研究生與博士研究生50余名。正是因為有著強大的科研團隊做后盾,我們可以更快速地將比較前沿的技術轉化成落地的產品和應用。

(集萃感知產學研團隊集萃創新杯獲獎證書)
問:企業競爭力體現在哪些方面?
答:
交通智能化時代,因為技術、交通環境的改變,交通管理部門有了越來越多的個性化需求,相較于傳統的交通系統集成商,我們不僅僅是賣產品,還可以提供定制化的服務,
快速響應各種個性化的管理需求,抓住并解決關鍵、共性需求,充分利用我們的技術優勢,為他們提供可落地、可應用、用得好的解決方案。
比如在智慧交通這個業務方向上,我們已經推出了雷視一體機、邊緣計算單元、全息路口路段系統等產品和方案,可以最大化的滿足交管部門對交通路側數據的個性化需求。同時,我們也可以提供細分領域的落地解決方案,滿足交通管理需求。比如近期,我們為無錫市交通局、市交警支隊提供了超限檢測這塊的技術方案,目前計劃在無錫主要的省道國道出入口做第一個安裝試點,這個方案可以精準測量車輛的長寬高數據,解決目前超限大型車輛難發現、難治理的問題,幫助減少交通事故,保障道路安全。

再比如在智慧照明領域,我們上個月在吳都路落地了一條燈隨車動、按需照明的智慧路段,這是無錫市第一條采用CAT.1通信方式、前導式照明、單燈控制的路段。

(吳都路智慧照明項目實施效果)
問:企業2022年的目標規劃是什么?
答:我們在營業收入、人員規模、知識產權等方面都有規劃。營業收入方面,我們計劃在今年實現3000萬的營收;人員方面,我們將通過產學研聯合培養,做好技術人才的儲備;知識產權方面,今年計劃新申請15項技術專利。
問:對未來想要步入車聯網行業的年輕人,想說些什么?
答:我們對于年輕人來說,車聯網是一個朝陽產業,無論是新基建還是現在智慧城市的發展,在未來至少5-10年內,車聯網都會有很大的發展潛力。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企業,跟企業共同發展,對年輕人的個人職業能力提升也好,還是職業發展規劃也好,都是大有裨益的。